欢迎光临橙果MALL-科技成果交易平台!
首页  >  新闻详细

北京:到2027年转化孵化3000家科技型企业、600家专精特新企业

发布时间:2025/11/19 0:00:00 来源:


  11月18日,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《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新闻发布会上,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介绍,到2027年,本市将基本形成高效协同、富有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促成1000家合作平台、5000项技术开发合作项目,转化孵化3000家科技型企业、600家专精特新企业,转化一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、满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科技成果。

  将建设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中心

  该行动方案提出20项重点任务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出方面,本市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改革,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、单列管理等关键政策 推动研发单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完善分类考核激励、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 打造标杆技术转移机构。

  本市将建立企业出题、研发单位答题、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 建设企业主导的合作平台,建成一批联合实验室、研究中心 支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 推动科技领军企业赋能科技成果转化,对转化创办企业加大投资并购力度以及开放应用场景。

  同时,本市将强化对接服务机制,市区协同建立供需对接服务台账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,打造市场化程度高、专业能力强、机制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探索建立市区协同的拨投联动机制,助力企业早期成长和持续发展 探索科技成果首单应用支持机制。

  本市还将激发市场要素活力,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能力,完善概念验证、中试、孵化等平台体系 培育优质市场化服务机构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,推动更多国有资本、社会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。

  此外,为提升落地服务品质,本市将建设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中心,打造成果转化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载体 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,在海淀、房山、昌平等建设主承载区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精准服务 促进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协作 深化国际技术转移开放合作,促进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

  鼓励师生共创促进高校成果转化

  高校师生将积极参与该行动方案落地。市教委介绍,将加强首都高校国家级科研平台成果分类入库对接,建立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 打造好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,优化重塑大学科技园,鼓励师生共创方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。

  类似的尝试已有先河。上年度,首都高校以技术转让、许可、开发、咨询、服务、作价投资等6种方式转化成果的合同数量为30332项,合同金额达到201.9亿元,年均增长率约15% 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成果,培育了一批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企业等。

  一批企业也将目光锁定高校。以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例,已经布局58家高校院所,发掘项目1200余个,投资服务转化项目179个。该集团表示,将持续深化与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院所、院系、院士、医院等创新源头常态化对接机制,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围绕重点产业需求精准发力,系统挖掘并高效转化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化前景的高质量科技成果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。

  已投入2亿元支持临床研究

  卫生领域也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率。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启动,已投入2亿元支持25家医院、30个项目,聚焦12个重点病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设立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,持续投入财政经费,支持医疗机构开展2000余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。

  市卫生健康委表示,将在加大试点医院自有资金投入,加速数据要素价值转化,推动转化产品优先入院应用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,继续挖掘优质项目,提升转化效率,促进更多医疗科技成果实现转化。

  海淀区则分享了围绕全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取得的积极成效:已建成6家概念验证中心,累计立项208项,完成转化65项,落地公司44家 全区各类孵化机构共193家,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……该区表示,将持续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地,推动更多优质项目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线”。



联系我们

  • 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
  • 联系电话:010-68709919
  • 邮       箱:zhonghui@niita.cn
  • 地       址: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3号楼

官方微信

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Rights Reserved ICP证: 京ICP备17057674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544号